欢迎来到东胡美文网!

关于项羽的故事成语|项羽的故事

成语 时间:2019-10-07

【www.donghuchuguo.com--成语】

项羽的故事

  【项羽的故事一】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之后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209年9月召见项羽时说:“此刻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

  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此刻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能够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项羽的故事二】

  关于刘邦与项羽的故事

  项籍,字子羽,我们习惯称“项羽”,早年跟随叔叔项梁行军。项羽的出身也能够算是贵族,他小时候习字,不成,改学剑,还是不成。他认为学剑只是“一人敌”,他想做的是“万人敌”,于是改学兵法,还是半途而废了。秦末,天下大乱,项羽、刘邦灭秦争霸的故事大家必须也都有所了解,楚汉之争短短4年,其间确实发生了很多搞笑的事情。项羽是楚人,他的身上有“仁爱”和“英勇”的特质,然而我们所见他的”仁“,常常是拿着一个印舍不得给别人,我们所见他的”勇“,常常是挺身挥剑,毫不在乎自己军队将士怎样安排。因此韩信对刘邦说项羽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但项羽也有很多时候是焦躁冲动,不思考后果的,他听说有人在背地里说楚人怎样怎样样,直接就把那个人扔油锅“烹之”。这还是小事。楚汉之争处于焦灼阶段时,项羽已经没有了粮草,而刘邦也没有潜质彻底打败项羽。这个期间项羽就焦躁了,他索性做了什么事呢?他来到刘邦军前,架起一口大油锅,把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当时已是项羽的俘虏)推倒油锅前,说,刘邦,你要是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煮了!刘邦怎样办的呢?我们知道刘邦的出身其实是很低微的,说好听点是布衣草民,说不好听点是流氓地痞,对于这样一个人,项羽用的是个流氓手段啊,而

  项羽本人又是贵族出身,一个贵族,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他对付的了?于是刘邦开始笑了。他说,嘿嘿,项老弟啊,你别忘了我们在怀王门下约为兄弟,咱俩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下油锅煮了,可不好忘了给哥哥留一碗肉汤。因此我们能够想象当时刘邦是怎样样的嬉皮笑脸,而项羽是满腹的愤怒没处发。项羽还做过这样的事。他一怒之下,找到刘邦,说,刘邦!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这不就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吗,不就是我们两个都想当老大吗,既然是我们两个的事情,我们何必搞得天下不得安宁啊,你有本事你出来,咱俩单挑!刘邦当然不答应。跟项羽单挑,除非他不好命,项羽是什么?“力能扛鼎”,刘邦要是跟他单挑,两下就没命了。于是刘邦说了,我这个人啊喜爱斗智,你不好跟我来什么“单挑”啊。于是项羽不死心,就让刘邦出来说话。刘邦也就出来了,把项羽的罪孽一条一条地数给他听,当然这也不能排除刘邦自己硬编出来的罪孽吧。项羽怎样受得了这个,于是又发怒了,一箭射过去,正中刘邦前胸。刘邦此时什么反应?他本能地弯腰下来,两手抓住脚,撑着命大吼“臭小子你射我的脚!”于是迅速回军中疗伤,然后撑着身子在军中巡逻,稳定军心。这才不至于让项羽趁机灭了汉。从那里不难

  看出刘邦的反应机敏。在自己快要没命了的时候居然还能很快的骗过项羽,稳定了汉军军心。我们知道韩信一纸书信逼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当时拍案而起说“混蛋!”张良便悄悄用脚踢他,说,这时候千万不能得罪韩信啊。怎样办呢?骂都骂了。不管。刘邦之后骂,混蛋!大丈夫建功立业,怎样要当个假齐王?要当就就应当真的嘛,你说这是不是混蛋!可见刘邦的应变力多么强。他若是在这个时候反应但是来,得罪了韩信,恐怕历史也就改写了吧?反过来看项羽,这一点他就做得太差了。项羽应对自己打下的城池,一路烧杀疟抢,应对失败,他第一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自己的宝马和美人。应对得罪了自己的人,或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烹之“,应对投降的军队,他能够怀疑到把数万降军全部连夜活埋……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就应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最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十分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说到刘邦应对胜利,最典型的就是他打下咸阳之后。咸阳是秦的国都,当时秦二世被赵高谋杀了,赵高立子婴(不是紫英==)为秦三世,而子婴呢已经不敢再称皇了,称亲王。此时的子婴知道自己就要亡国,穿了一身白衣服,脖子上一根丝巾,表示要自杀,向刘邦投降。刘邦获得了灭秦斗争的重大胜利。在胜利面前,刘邦最初的举动还算是个“一般人”的举动——毕竟他的出身是布衣,他在家乡是贪恋酒色的,我们能够想想,刘邦到了秦皇宫,那里有多少好酒多少美人?于是刘邦下令,今晚就住这儿了!这时樊哙权刘邦还是不好住在那里,刘邦不听。当然这也能够明白,刘邦很年轻的时候就说过大丈夫就就应像秦皇那样体体面面潇潇洒洒,他好不容易能够风光一回了,怎样肯回去?见此,张良出来劝谏,说:沛公啊,你要想想,这是谁住的的方?是暴秦。难道你想成为第二个暴秦?樊哙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还是还军霸上吧!这么一说,刘邦听了。他不仅仅还军霸上,还下令谁都不准杀子婴,不能偷,盗,掠,杀,对于百姓们的支持,百姓送来的牛啊酒啊什么的,也只是说:谢谢各位了,大家这么多年一向受秦的压迫,苦日子过的太多了,我刘邦怎样能再给你们增添麻烦呢?我们有军粮,此刻你们解放了,

  就好好过平安日子吧。百姓们一听全都喜出望外,他们都期望刘邦能留下来当秦王。刘邦同时大得人心。可见刘邦应对胜利仍然头脑清醒,并十分坦诚纳谏,不像项羽,每打下一座城池,几乎把城里的人全杀完,烧杀掠抢——我们都知道项羽烧阿房宫的事。然而刘邦又犯了一个错误,差一点让自己送命。他听一个谋士说如果把函谷关把守起来,这块的方就是自己的了,于是刘邦派重兵把守函谷关。与此同时项羽从北边浩浩荡荡杀过来了,来到函谷关打但是去,大怒。刘邦打仗确实是不如项羽的,项羽硬拼一下就把函谷关打开了,一路杀到了鸿门。刘邦军中有一个叫曹无伤的叛徒,给项羽通风报信,陈述了刘邦攻下咸阳之后的种种举动,然而这些举动究竟有什么好处,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告诉项羽不能够轻视刘邦。正在项羽盛怒下想要灭了刘邦之时,幸好项羽军中也有个通风报信的,叫项伯,是张良的好朋友。项伯连夜赶往张良那里说了这一切,刘邦慌了,“为之奈何?”项伯于是成了中间“和解”人,连夜又赶回自己军中,给项羽说情,说刘邦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强盗,怎会是防项将军呢?这才打消了项羽直接灭掉刘邦的念头。第二天刘邦带了樊哙张良等人来到鸿门,接下来的故事就是《鸿门宴》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差一点

  丢了自己的性命。他从鸿门脱身之后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杀掉曹无伤。然而在鸿门宴上项羽表现出了自己的缺心眼。他应对刘邦的奉承,什么都不思考就说:哎,那本来就是误会,都是你手下那个什么曹无伤说的!由此不难看出应对胜利和逆境,显然刘邦和项羽的态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也许正正因这些差别才会导至最后布衣战胜贵族的结局吧~然而我们不能绝对的说谁是英雄,谁是小人,项羽是个人主义英雄——仁而爱人却又英勇善战,失败了慷慨自刎;刘邦是时代造出来的英雄,他做事不拘一格,不讲形式,不在乎别人说自己的队伍是杂碎队伍,不在乎自己看管的犯人逃了多少,甚至能够在逃难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扔下车去。

  【项羽的故事三】

  刘邦项羽的故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

  前段时刻在热播的《楚汉传奇》让喜爱历史的朋友们楚汉时期的历史故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项羽和刘邦,学生时代我们接触的很多教科书里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在歌颂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豪气,经过社会熏陶的80后一代,可能越来越发现原来刘邦式的生存法则才能适应当今职场的潜规则。关于刘邦,有很多文章已经在总结他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

  虽然项羽的处世之道不是我所喜爱的,但项羽其人,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里分享一些跟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

  刘邦项羽的故事,楚汉传奇中的项羽,与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楚汉争雄

  霸王举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齐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齐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取而代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209年9月召见项羽时说:“此刻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此刻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能够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本文来源:http://www.donghuchuguo.com/chengyu/347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