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胡美文网!

[老莱子的孝心故事]老莱子的民间故事

快乐 时间:2014-09-08

【www.donghuchuguo.com--快乐】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岁。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打水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后来,“老莱娱亲”成了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清苏六朋《东山报捷图》,描绘的是淝水之战大捷消息传来,谢安正在悠闲下棋的场景。

  我们时常说,要加强修养,要培养风度,要充实胸怀………总是一路地加上去,好的话,是在给自己的人格风度添加营养,不好的话,便是在自己的人格肩膀上加负担。

  在魏晋南朝时代,却有那么一群人,不是那么紧张兮兮地加强人格修养,他们讲究的是疏朗美、淡然美、清爽美,这些人格之美,不是密植型的美,而是宽豁的美。

  疏朗淡然而宽豁的人格美,是减出来的。

  曾有那么一种风度,以书生之身,面对强大的军事力量暴力威胁,还能那么从容,这种从容,是在大义凛然的基础上再加一层风度。这种风度该是什么情状呢?

  公元373年,东晋权臣桓温回京。二月二十四日,大小臣僚集中在郊区的新亭迎接。

  桓温此行目的,成为众多臣僚揣测的焦点。

  就在前一年,简文帝这位长江以南名义上的天子,在桓温面前只能拱手沉默的皇帝,憋着一股窝囊气,撒手去了,因桓温不愿回朝,朝廷连新天子都不敢立,等桓温做决定。

  桓温何许人? 就是他,留下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就是他,将东晋皇帝当玩物,想立谁就立谁。

  简文帝临终前学刘备托孤,在遗诏里写道:“尊敬的大司马,国家大事就托付您了,犬子昌明,若是做领导的料,您就辅佐,如果不是做领导的料,那还是麻烦您自己挑起重担吧。” 昌明做让位的过渡人。当时的辅佐人之一王坦之,请求气息奄奄的简文帝,改了这份要让东晋王朝提前歇菜的诏书:“请大司马桓先生效仿诸葛亮,辅佐幼主。”

  在地方统领大军的桓温接到这份最高指示,咬牙切齿地说:“老子想当天子,他们却让我当诸葛亮。” 桓温满怀怨气回京,手里有兵权的人很容易将怨气转换成杀气,桓温的杀气明显是对着他篡位的拦路石修改诏书的王坦之,而与王坦之同时辅佐朝政的还有一人谢安。

  谈笑间桓温改变主意

  所以,在公元273年二月二十四日的新亭,大臣们的猜测都有一个答案:桓温要杀两人,就是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敢修改诏书,却不敢面对屠夫,他汗水湿衣,连手里上朝用的手版都拿倒了,大概和我们现在系错扣子差不多。只怪桓温太强大,连朝廷中有威望的老臣都白着脸,抖着腿。

  脸色没变,大腿没抖,说话没结巴的只有一人:谢安。

  谢安说:“朝廷安危,就看咱哥俩这次了。” 桓温来了,谢安明知道墙壁后面埋伏着刀斧手,还是安然而坐,安然而言:“您作为地方军事长官,应该防守邻国,怎么尽拿些刀枪藏在这里吓唬人呢?”桓温大笑,撤了兵马,居然和谢安坐下谈笑半日。一场政治危机顷刻灰飞烟灭。

  我读史书至此,总会废卷而思:谢安这种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不怕死的人不算太少,有的怒气冲冲,有的大义凛然,有的慷慨激昂,这些都可歌可泣,但自己死了,却于事无补。有一种不怕死的人,拿出的却是闲坐钓鱼下棋的风度,它不仅是自己英勇而已,还要稳定一个集团的情绪,保全一个良好的局面。这种风度,就是谢安的风度,宰相的风度。

本文来源:http://www.donghuchuguo.com/xinqingriji/121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