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胡美文网!

北京折叠_《北京折叠》读后感3篇

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4-08-10

【www.donghuchuguo.com--读后感500字】

  《北京折叠》是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下面语文迷网整理提供了《北京折叠》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折叠》读后感_篇1

  刚看中国作家获得了雨果奖,就迫不及待的围观了这篇获奖作品。许多人遗憾受篇幅限制,情节有点没能完全展开,我却觉得写的恰到好处,就好像好多事情,一些真相,都只能是点到为止,过满则亏。

  老刀为了生活,铤而走险去穿越空间,从第二层的研究生到第一层的上流人士,也从而窥见了些许生活的真相。前进的过程似乎并不困难,然而所有的变数从踏上返程的时候才接踵而来,道德的责问,因为一层空间的工作疏忽而受的伤,好像这些现象在现实中总有缩影,受伤吃亏的总是最平凡的人们。而所谓的上层人士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特权。

  老葛的话冰冷而淡漠,他说在这里呆的久了就木了,习惯了,虽然自己也是底层出身,但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旁观。

  真相永远残酷,我不知道老刀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折叠社会的真相,但事实已经摆在那里。社会在发展,科技要进步,无处安放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多数。难道一层社会发展的代价就只能是压缩别人的生存空间么?如果真如老葛所说,上面的社会日升日落,繁荣了衰弱了所有的变化都传不到下面的社会去,而下面的社会也就永远固守着自己的模式潮起潮落,依然为吃不起好点的饭,上不起好学校而挣扎,那是不是对于老刀这样的人而言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指望?历史的车轮滚滚,终将绝尘,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有安坐的地方。

  《北京折叠》读后感_篇2

  最近北京折叠异常火热,忍不住好奇去百度看了看。作为一个伪科幻迷,对各个科幻界大咖并不太熟悉,除了科幻世界这本杂志,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人战争》、《卡洛琳》这两篇。一篇因为在年纪太小时看,阴暗的哥特式刻画人物关系和作者可怕的想象力,多年后看到同名的惊悚动画片《鬼妈妈》仍使我惊出一身冷汗。阴暗的画面,常年薄雾笼罩的小镇发生这样可怕的故事,常常是噩梦的来源。而《老人战争》宏大开阔的战争场面描述则引人入胜,仿佛场景历历在目,作者的场景描述一点都不逊于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拍的《陨落星球》,可怕的外星物种入侵,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折叠北京不火,细水长流的平铺叙事,没有生死抉择,,没有激烈反抗,没有战争,唯一的亮点只是点缀其间的老套爱情故事。可是慢慢的,你会恐惧的发现,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状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可是这就是不折不扣真实的操蛋的人生。你出生在什么阶层,基本就决定了你的下一代所在的阶层,向上的通道已经越来越狭窄,如果出生在第三空间,基本你翻盘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一个病态畸形发展的状态,刚毕业的时候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工作三年后你会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了解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你并不能改变什么,你只能去适应社会这个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三十岁,你就会恐惧这台巨大的机器将抛弃你,你甚至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只能被扔在黑暗里生存,像阴沟里的老鼠在肮脏发臭油腻腻的垃圾堆里,不见天日。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现实。

  《北京折叠》读后感_篇3

  作者笔下的北京,城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三空间处于土地的正反两端,当第一空间存在于地表时,第二、三空间则沉于地底。每过24小时,整座城市会发生翻转。翻上地表的城市开始生活运转,而被翻下去的空间里的人则进入睡眠。人为分配的不仅是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五百万人能够享用连续的24时生活。而当他们陷入睡眠时,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间,则需共享这宝贵的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生活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10点工作到清晨6点,随后他们再次集体进入睡眠,地面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开始重新接管城市。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说中三个空间的划分也体现了社会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间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绝大多数是劳动艰辛收入微薄的社会最底层;第一空间则是有着优越的环境享受丰富的物质,且统管三个空间的贵族阶层;第二层是中间层。第一空间人均占有的自然空间和时间资源都最多,第三空间则拥挤不堪而且时间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间的1/3且是晚上,可以说是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虽说只是一部只有短短两万多字的科幻小说,但对照当下的中国,却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donghuchuguo.com/duhougan/756/

推荐内容